正文

溥仪珠宝被哄抢 琉璃厂老板组团到东北扫货(2)

来源:小编整理 分享

抢救

小白楼被洗劫一空之后,市场就繁荣了起来,国兵们哄抢字画的目的就是为了换点钱财,很快大量的字画珍品在东三省的文物市场成批贱卖。有的为了卖个好价钱就跑到北京的琉璃厂去寻找大买家,价值连城的宝贝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北京文物店的老板们却很便宜地收下了它们,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琉璃厂的老板们甚至还组团到东北扫货,文物界的专属名词东北货也是由此流传开来的。

当时的文物市场有点群雄逐鹿的意思,从小白楼流落出来的文物成为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古玩商人猎夺的对象,国民党官员也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王文峰:最后就是1945年的时候,当时国民党政府派了一个东北经济委员会专员到长春来,叫张嘉璈,他到伪满皇宫的时候,其他人还收集了一批宋版书,殿版书,这时候他收集了数百册,后来都移交给相关的图书馆了。

溥仪

在回收国宝的故事中,出现了很多相似的场景,收藏家们往往一掷千金为求一字一画,到最后又慷慨赠予国家,为国宝留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

张伯驹出身豪门,后来进入金融界,却始终保存着文人的气质,在抢救小白楼散佚书画的过程中,张伯驹倾尽家财,以隋代展子虔的存世名作《游春图》为例1954年,这幅图从东北流回北京琉璃厂后,张伯驹将价格从800两黄金砍成200两,他出卖部分房产、其夫人潘素也将首饰变卖,换了六根金条才凑足。1956年,张伯驹将此画捐给故宫博物院。后来他又以重金收购的范仲淹《道服赞》、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明代名作《潇湘秋意图》,文征明《三友图》等,无一不是传世名作,这些收藏张伯驹先生都在60年代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插一句题外话,在“文革”中,年逾古稀的张伯驹受迫害家产被抄没,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找人四下帮忙,希望能在文史馆谋一份吃饭的差事,终究不得。

还有《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五代画家顾闳中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1945年,这幅画同样出现在北京琉璃厂,这一年画家张大千打算在北京买房定居,恰逢有一所前清王府要出售,索价是500两黄金。不久之后他遇到了《韩熙载夜宴图》,古董商要价也是黄金500两,张大千最终决定,舍弃豪宅而购买名画。

1952年,旅居香港的张大千决定移居阿根廷,他将包括此画在内的三幅画卖给故宫博物院,这座王府换来的画和另外两幅名画,半卖半送只收了两万美元,此事曾引起身在台湾的蒋介石的极大不快。

溥仪

传奇

在挽救小白楼散落文物的过程当中,张伯驹、张大千,包括抗日名将郑洞国等人的名字都值得铭记,是他们的慷慨之风和对文化的尊重,使得那些流落民间的国宝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也不得不提,他就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有“国眼”之称的书画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是他发现和鉴定了失踪八百多年的旷世巨制《清明上河图》,是他在碎纸堆里拼凑出了米芾的《苕溪诗卷》等37件国宝,也是他追回鉴定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发现和考证了《聊斋志异》原稿善本……

王庆祥(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仁恺是最早把这些货称作“东北货”的,当时他还很年轻,但他最早在市场发现了这个情况,然后他那个时期整个的活动就是追踪这些东北货,现存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很多东西,就是他收上来的。

1963年的一个夏日,杨仁恺在荣宝斋午睡时被人唤醒,说是一个外地青年拿来一些碎纸片,去过很多地方无人能辨识,也无人敢买。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杨仁恺从这堆碎纸片中竟然拼凑整理出三十七件书画作品,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卷》竟在其中。

精彩推荐

热点资讯

电话恐惧症是什么样子的?电话恐惧症7大症状看看你又没

健康养生

健身也会有坏处?不小心养成这些“心理”就会被健身绑架了!

健身塑形

你必须知道的9个口罩技巧 让你不再为佩戴口罩感到烦恼

热点资讯

香港高街鬼屋灵异事件 这里是地狱与人间的出入口(香港最阴之地)

奇闻趣事

10个坑了我们好多年的电子产品误区,原来这些听说回来的都不是真

男人杂谈
查看更多

名人资料

查看更多

美女美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