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则布(波斯语: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六任君主。其父为建造著名泰姬陵的沙·贾汗,他是第三子。奥朗则布成长于莫卧儿王朝的“盛世”时代,自幼受到宫廷良好教育,学识渊博,通晓经训和伊斯兰教法,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曾被赞誉为“帝位之荣缀”。
其父执政时,曾率军同乌兹别克人和波斯人作战,虽然失去了喀布尔,但他在败军中显示了一定才干。1636年任德干副王,努力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势力。1657年,沙贾汗卧病不起,理应继位的应该是他的哥哥达拉舒科。达拉舒科在当时以宗教宽容和开明的作风而闻名远洋,很多人也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作为阿克巴宗教自由政策的继承者应当继承王位,但达拉舒科终究不是久战沙场的奥朗则布的对手,奥朗则布凭借沉着、精明最终赢得了胜利。把达拉舒绑在一头肮脏的小象背上在德里游街示众后处决。此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他的二哥沙舒贾,还有最小的弟弟穆德拉。之后,奥朗则布残忍的处决了他们,就连父亲也没有放过,被软禁在阿格拉直至去世。这次胜利也让他赢得了残忍、多疑的名声。
1658年即位,1659年称帝,号“阿拉姆吉尔”(意为世界的征服者)。
史学界对其功德过错褒贬不一。
总体来说,奥朗则布是一个勤勉的政治家,英勇善战的将军以及虔诚的穆斯林。但他性情偏激,工作作风粗暴,而且对除了伊斯兰教以外的印度宗教都实行不宽容的压迫政策。他在位期间,虽然帝国表面盛极一时,但其实已经埋下了分裂和衰落的种子。奥朗则布是印度殖民化之前最强盛时代的君主,而且可能是最能干的君主,他拥有巨大的野心和魄力,且十分勤政节俭,这同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印度有土邦自治的传统,缺乏中央集权的国家观念,而且已面临欧洲殖民者的步步紧逼,奥朗则布的政策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也许只是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和殖民化,而不是改变了历史进程。 伊斯兰历史学家米尔扎·穆罕默德·卡兹姆撰有《奥朗则布武功记》记述了他一生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