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学良单挑前苏联内幕:是受蒋介石的“密令”吗

来源:小编整理 分享

想施展的张学良拿苏联开刀

中东铁路是沙俄在我国东北地区修的一条铁路,1903年修成,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到绥芬河;从哈尔滨经沈阳,南到大连,形如“丁”字。并连结俄境内的赤塔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后来控制权掌握在苏联手里。1929年,张学良下令收回中东铁路沿线的电话权,苏联予以默认,但苏联驻沈阳领事库兹涅佐夫就此事向张学良提出抗议,要求偿还百万元安装费。4月,苏联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允许华人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商务、机务、车务、总务、会计、进款等6处处长,但要求中国方面承认中东路苏联工会。张学良由此认为苏联态度软弱,不久即收回中东铁路哈尔滨气象观测站,苏联亦予以默认。

5月27日,经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批准,特区警务处以“苏联将在哈尔滨领事馆召开远东党员大会”为由,搜查了苏联领事馆,在地下室逮捕了39人,同时搜出并扣押了大批文件。被捕人员中,除有苏联驻沈阳总领事库兹涅佐夫外,多数是中东路的重要职员和各联合会、局的经理或委员。特区警务处同时封闭了苏联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事件发生后,苏方提出严重抗议,并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张学良拒不放人,态度强硬。这就是“中东路五二七事件”,成为中东路事件的开端。

当时,苏联和日本在东北都占有特殊权益,但苏联不像日本那样在东北驻有军队。日本明目张胆地把东北视为自己的保护地,公开插足和干预东北事务,苏联对东北安全的威胁远没有日本那样大。而仅仅一年前,张作霖刚刚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为了避免东北孤悬关外,沦为朝鲜第二,张学良冒着巨大压力,毅然选择了易帜一途,就是要使东北和关内联成一气,以全国之力来抵制日本。可见张学良深知日本的威胁远甚于苏联,然而他选择向苏联开刀,颇令人们疑惑。

张学良单挑前苏联内幕:是受蒋介石的“密令”吗

根据历史学家杨奎松最新的研究成果,没有证据显示搜查苏联领事馆行动是受蒋介石的主使和密令。用张学良晚年自己的话来说,他所以会去挑战苏联,是因为“那时,我不自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要想把东北的地位提高”。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早已与苏联断交,这时又屡有情报显示有反蒋倾向的冯玉祥与苏联暗中勾结,而苏联的势力在北满地区又颇为活跃,这种情况无疑极易引起南京方面的猜忌。因此,趁着南京政府推行收回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的“改订新约运动”之机,对苏联发难,就成了张学良向南京表明自身立场的一种极好的选择。当时,苏联在国际上较为孤立,这自然也促成了张“不自量力”地看轻苏联,因而敢于动武的心理。

张学良单挑前苏联内幕:是受蒋介石的“密令”吗

中东铁路

张学良强收中东铁路

进入6月,苏联一方面在其国内找借口拘押华侨华商施以报复,同时,在中苏边境苏联一侧频繁调动军队,而中东铁路苏方员工亦以罢工等形式向东北当局表示抗议。张学良派兵增防边界地区。蒋介石决定以强硬态度对付苏联。不过两人态度有所不同,张学良想的是让苏联遵守1924年签订的协议,蒋介石想的是索性收回中东铁路全权,大不了和苏联绝交。

为了统一思想,7月6日,张学良专程赴北平,与蒋介石商议中东铁路问题。蒋介石态度很清楚:“收回中东路权,以防止苏俄赤化东省。”他强调,中苏事实上已经断交,故不必怕与苏联绝交,且以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亦不必担心中苏开战。纵使万一中苏开战,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万,拨几百万元军费不成问题。由于蒋介石的极力推动,张学良最终同意了收回中东路管理权,驱逐所有苏籍管理人员,之后争取收回整个中东路的方针。7月10日,张学良下达命令给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张景惠,强行收回中东路权。

接到张学良电报的当天,哈尔滨特区警务处依据长官公署令,以中东铁路各职工会以及苏联远东贸易局、煤油局、商船联合会等苏驻哈机关宣传赤化为由,一律解散或予以查封。当日傍晚,特警处更进一步将苏联驻哈尔滨代理领事及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等59名苏方人员驱逐出境。张学良则于满洲里一带,增兵5个旅,严为防范。

中苏彻底断交,中苏边境军队集结

中东路事件发生,苏方迅速做出反应。13日,苏联照会国民政府,声明愿意和平谈判解决中东路问题,要求中国政府撤销对中东铁路所下的命令并释放苏联人员。同时警告国民政府,苏联政府将在三日内等候中国政府做出答复。

收到苏联政府的照会后,蒋介石除了电示在北戴河避暑的张学良“本原定方针,妥慎处理,持以镇静”以外,对苏方的威胁并不以为意。他甚至不愿与苏联就此交涉。南京政府其他要员,如铁道部长孙科、立法院长胡汉民等,亦相继出面发表谈话,声称苏方照会实为恫吓,不足为虑。最终,蒋介石拒绝了苏方的要求。

张学良单挑前苏联内幕:是受蒋介石的“密令”吗

图为:1929年中东路事件时苏军展示掳获的东北军旗帜

早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对苏联绝交,由于东北地区当时在奉系控制下,属南京政府统辖范围之外,所以苏联在东北的领事馆得以暂时保存,东北易帜后这些领事馆也没有撤走,因此,双方虽然断交,但不是没有联系。17日,苏联宣布召回在华全体外交官、领事及商务代表;召回政府任命之中东路全体职员;停止中苏间全部铁路交通;命令驻苏中国外交官、领事即时离开苏联国境。中国驻苏联使领馆人员亦随后经芬兰转去欧洲归国。中苏两国自此彻底断绝了一切外交关系。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开始在中苏边境集结军队。

黑瞎子岛被苏军占领

1929年7月19日晚,苏军在绥芬河一带向中方守军开火,并扣留行驶在黑龙江上的中国船只。蒋介石还是不相信苏联会开战,一面坚持对苏采取强硬态度,一面则要求东北方面退避三舍,力避冲突,其基本策略就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在美英等国主导下的非战公约组织和国际联盟出面,不战而达成胁迫苏联让步提升南京正统地位的目的。

8月6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为配合苏联阿穆尔河(黑龙江)舰队对中国军队作战,组建远东特别集团军,重新起用熟悉中国情况、曾担任国共合作时期广东政府军事顾问的布留赫尔(在中国时化名为加伦将军)为集团军司令官,司令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8月13日,苏联两艘兵舰侵入黑龙江省绥东县境。从此,中苏边境冲突不断发生。8月15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动员东北军6万人,组成“防俄军”。

8、9月间,德国出面调停,但没成功,苏军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边境的军事示威行动。10月初哈尔滨特区高等法院开审苏联领事馆案,更使苏方把过去单纯的示威行动,变成了相当规模的武装入侵。10月12日,著名的同江战役爆发。苏军出动飞机25架、军舰10艘、机关炮车40余辆,后又增派骑兵约800余名、步兵3000余名,向同江中国守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方海军江防舰队顽强抵抗后几近全军覆没,江平、江安、江泰、利捷、东乙等5舰被击沉,利绥舰受重伤逃回富锦。同时团以下军官17人战死,士兵伤亡约700余名。战至午后3 时,苏军夺取了同江县城,黑瞎子岛也在此役中被苏军占领,中方守军被迫退守富锦。

10月14日,东北军为把同江至富锦的河道封锁,先后把6只拖船、2只商船和2艘军舰沉入江底。30日晨8时,苏军飞机10余架飞抵富锦上空,向东北军进行轰炸,东北军虽然做了还击,但损失严重,不得不退却。31日上午10时,苏军集中军舰7艘,飞机9架,步骑兵3000余人,各种炮80余门,全力进攻富锦,经激战,于当日晚6时占据富锦。

11月中旬,东路苏军深入百余里,打下了密山县,并进至佳木斯以北牡丹江以东地区。

西线东北军受苏军打击更惨

相比较东线战事,西线战事更为惨烈一些。满洲里位于中东铁路最西端,是通往苏联和外蒙的必经之地。11月7日,苏军开始轰炸和围攻满洲里。东北军第15旅英勇还击,坚守阵地。11月17日晨,苏军在远东集团军司令官布留赫尔指挥下,以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大炮60门、飞机20余架,并配以坦克、装甲汽车等现代武器,大举进攻满洲里以东的扎赉诺尔。与此同时,苏军进袭扎赉诺尔以东的嵯岗站,以阻断东北军的后援。东北军第17旅拼死抵御,与苏军激战两昼夜,伤亡2000余人,旅长韩光弟、团长林选青阵亡,团长张季英重伤后自杀,另一团长何双奇率余部1200余人突围退出。19日,苏军占领扎赉诺尔。

扎赉诺尔战役打响后,满洲里的第15旅企图突围东援第17旅,但未成功。不久,攻占扎赉诺尔的苏军转向西进,第15旅陷入重重包围之中。第15旅拼死抗争,伤亡日增,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之时,向南突围,复遭苏军堵截,结果以失败告终。此役,副旅长魏长林阵亡,旅长梁忠甲以下8431人被俘。

苏军在取得扎赉诺尔和满洲里战役胜利后,曾威逼驻守在海拉尔一带的东北军步兵第1旅和骑兵第3旅放下武器,但遭到拒绝。于是,苏军特别组建了搭乘装甲列车的快速集群。11月25日,苏军占领海拉尔。

这边东北军备受苏军打击。而曾经许诺出兵10万的蒋介石遭遇张发奎、俞作柏、李明瑞、唐生智乃至冯玉祥等部联合反蒋的巨大压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除了推动国民政府拨款200万元外,对张学良啥忙也没帮上。并且,蒋还不得不向张学良索要重炮营以为奥援。

张学良单挑前苏联内幕:是受蒋介石的“密令”吗

中苏之战,为“九 一八”事变提供了条件

损兵、折将、失地的张学良此时已顾不得蒋介石要求他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命令。11月26日,张学良联络苏联代理外交人民委员长李维诺夫,要求就中东路事件举行谈判。随后,东北当局派代表与苏方代表在伯力会谈,于12月签订了《伯力协定》, 中东路恢复中苏冲突前状态,苏方停止军事行动,中东路恢复“中苏共管”运营。也就是从这时起,苏军霸着黑瞎子岛再没撤军。

中东路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其实不是打了胜仗的苏联,而是跟事件关系不大的日本。有着飞机、坦克、军舰的30万东北军号称劲旅,但在与苏军的作战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了日本。日本在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借口保护侨民,乘机增兵长春等地;在沈阳、长春进行攻城演习。在中苏交战的前沿派出军事观察组,全面了解两国军队情况,做出战略评估。中苏之战,客观上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3月23日,苏联同日本和伪“满洲国”签订买卖中东路的协定,获日币1亿4000万元。1945年8月14日,根据《雅尔塔协定》,国民党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和四项协定,规定将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合并成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经营,以30年为期,期满无偿归还中国。1952年12月31日,苏联政府将中东路的一切权力及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精彩推荐

热点资讯

电话恐惧症是什么样子的?电话恐惧症7大症状看看你又没

健康养生

健身也会有坏处?不小心养成这些“心理”就会被健身绑架了!

健身塑形

你必须知道的9个口罩技巧 让你不再为佩戴口罩感到烦恼

热点资讯

香港高街鬼屋灵异事件 这里是地狱与人间的出入口(香港最阴之地)

奇闻趣事

10个坑了我们好多年的电子产品误区,原来这些听说回来的都不是真

男人杂谈
查看更多

名人资料

查看更多

美女美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