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病子贡请见的故事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如何

来源:小编整理 分享

新闻阁历史事件栏目为您提供中国历史、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图片、考古发现、野史趣闻等一系列的历史相关内容。

相信大家对孔子并不陌生吧。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学生,子贡便是其中之一。有天孔子生病了,他的学生子贡请求去看望孔子,孔子拄着一个拐杖在家门口散步说:“你怎么来迟了?”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奉我的主张。夏人死了棺材便放在台阶上,周人死了棺材也放在台阶上,殷人死了棺材停放在两个柱子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位于两柱之间,我本来就属于殷商啊。”七天之后孔子就死了。

孔子像

孔子像

虽然孔子死了,但是子贡对老师的尊敬众所周知,子贡还写了孔子的传记。孔子小时候非常的聪明,孔子到二十岁的时候,学问就非常的好了,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臂力过人,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文弱书生。而且,孔子的酒量非常的好,可以说是千杯不醉。但是孔子从来不认为他的武勇和酒量是最好的。

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牧场的小官。虽然官小但是孔子还是力求把事情做到最好。由于孔子的学问好,办事能力强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孔子五十一岁左右的时候,任职中都宰相,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市长。由于孔子办事能力强不久之后孔子再升职,官职相当于今天的法治机关,等到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便成了鲁国的代理宰相。孔子虽然只当了几个月,但是却令鲁国在各个方面都有起色,使鲁国的百姓都安居乐业恪守礼法,可以说是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端木赐,也就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贡,子贡不仅在学术上精通的很,而且因为家庭经商的原因,在经商也有很大的聪明才智,他很少在孔子身边待着,而是经常去一些国游行,做一些生意,所以为孔子众多弟子的首富。

孔子与子贡

孔子与子贡

子贡被孔子比喻为瑚琏,对于孔子的这一比喻,很少有人懂,有的人认为是精石确凿的美丽玉器,还有人认为是巧夺天工的坚硬木器,有的人认为是美观坚固的实用瓦器,众说纷纭,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是一种非常贵重的东西,古代人认为瑚琏是祭奠神圣的贵重之器。

瑚琏其实是古代的玉器,但是这种玉器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用到的,这种玉器是古代人用来供奉在寺庙与佛堂上面的,这种场所相当于中央政府,皇宫里的布置,摆在最上方,显得十分的庄严神圣,干净利落,因为这种东西是高贵与清白的象征,把子贡的这种精神比喻成这样的典型,未免有一些,太高尚贵重了,太清白了。在古代有一些特别隆重的庆典的时候,才能把瑚琏请出来亮相的,平常只能锁在柜子里面,让人保护起来。

有的人说子贡什么都不想做,专门去做生意,而且凭着自己聪明的脑子,做出的生意总是会发财,孔子的晚年生活很安详,都是子贡照顾着,子贡这人特别慷慨,任何事物都不会拘束他,但是他为人从来不骄傲,所以孔子说他高贵,清白的风格,低三下四的事从来不做,这就像瑚琏性格。

子贡一出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根据记载,子贡是能言善辩的,不光指的是他口舌厉害,主要是他能够在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中观察出形势来,现在就说这个故事。

子贡像

子贡像

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孔子特别着急,毕竟鲁国是他的故国啊,很多弟子都想要去游说,孔子只让子贡去了。

子贡去见了想要攻打鲁国的田常,他知道田常在齐国是不得宠的,就跟他说,你即使攻下了鲁国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毕竟鲁国太小了,你在齐国的地位不仅不会因此上升,而且还会有反作用,会让那些跟齐国作对的人力量更加强大。所以不如攻打国力比较强大的吴国,即使你们失败了,这样你们国家反对你的人就不会再有兵力,齐王就只能依靠你了。田常觉得自己这样出尔反尔不好,子贡就让他等着,自己会游说吴国,让他们主动攻打齐国,于是田常就耐心等待。

子贡就见了吴王,先夸他,然后让他攻打齐国救鲁国,但是吴王有顾虑,怕越国趁机打自己。子贡说会游说越王帮助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子贡又告诉勾践这件事,让他报仇灭了吴国,吴国赢了会攻打晋国,自己会告诉晋国准备好。吴国就会输,你就能灭吴国了,越王就去帮助吴国打齐国了。晋国也在子贡的告诫后做好了准备。吴王果然赢了之后打了晋国,兵败了,越王马上攻打吴国,吴国和越交战输了,又防守,被勾践围起来了,国灭了。这就是子贡一出使,导致五个国家都发生了巨变的故事。

精彩推荐

热点资讯

电话恐惧症是什么样子的?电话恐惧症7大症状看看你又没

健康养生

健身也会有坏处?不小心养成这些“心理”就会被健身绑架了!

健身塑形

你必须知道的9个口罩技巧 让你不再为佩戴口罩感到烦恼

热点资讯

香港高街鬼屋灵异事件 这里是地狱与人间的出入口(香港最阴之地)

奇闻趣事

10个坑了我们好多年的电子产品误区,原来这些听说回来的都不是真

男人杂谈
查看更多

名人资料

查看更多

美女美图

查看更多